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

2個啟示~~

 
 
 
啟示~~>> 【PART 1】
從前從前有一個尼姑跟一個屠夫是好朋友
尼姑天天早上要起來念經
而屠夫天天要起來殺豬
為了不耽誤他們早上的工作
於是他們約定互相叫對方起床
多年以後.... 尼姑與屠夫相繼去逝了
屠夫去上天堂了
而尼姑卻下地獄了!!

why??
因為屠夫天天作善事,叫尼姑起來念經
相反地,尼姑天天叫屠夫起來殺生
意外吧... 想想這則故事所得到的啟示吧.....

『你做的東西是不是都是你認為對的,卻不一定是對的??』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【PART 2】

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,洪水開始淹沒城市,一個神父在教堂裡祈禱,

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的身體了,突然一個救生員駕著小艇跟神父說:
神父....快!快上來!不然洪水會|把你淹死的!!」
神父說:「不!我要守著我的殿堂!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!!」
過了不久,洪水已經淹過神父頭了,神父只好勉強站在桌子上。|
這時又一個警察開著小艇跟神父說:快上來!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!」
神父說:「不!我要守著我的殿堂!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!!」

又過了一會兒,洪水已經把教堂淹沒了,神父只好抓著教堂頂端的十字架。
一架直昇機緩緩飛過來,丟下繩梯之後, 飛行員大叫:「神父!快!快上來!不然洪
水會把你淹死的!!」
神父還是意志很堅定的說:「不!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!」

最後,神父就被淹死了....
神父上了天堂後,見了上帝就很生氣的問:
「你是怎麼搞的呀?這樣你的子民還會相信你嗎?」
上帝說:「你到底想怎麼樣嘛?
我已經派了兩艘小艇和一架直昇機去救你了,難道你要航空母艦才坐呀?」

文中神父堅信上帝會拯救他
他期待神蹟
我們知道上帝是要救他的
只是所用的方式不一樣

是不是我們常常用自己的價值觀硬套在別人身上
我們希望對方這麼做 我們要求對方那麼做
或者應該說 我們以為對方應該怎麼做
卻沒體會到
對方其實都在做了 對方都有在付出
只是 表達的方式不一樣
也因為彼此的行為模式不同  造成雙方的誤解

您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;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。

您不是得到勝利;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。
轉載自~~佚名(網路)

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

FW: 跟老闆一起吃飯,沒在怕!【文╱李欣岳】

 

眼利、心細、嘴甜,永遠錯不了

 上班族在實戰中該如何運用「善良心機」?年輕工作者又應如何看待這件事?有豐富人力資源顧問經驗的經緯智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書揚,以及曾寫《好人,也該擁有好人生》的暢銷作家吳若權,從台灣職場生態的觀點出發,展開一場犀利對話。

【文╱李欣岳】

以善為出發點,利己但別損人

吳若權(以下簡稱吳):通常我們對「心機」的感覺都很負面,上班族都不想被貼上這樣的標籤。從管理學角度來說,心機就是一種策略──為了達成某種目標所採取的方式;若加上「善良」兩字,則形成新的界定,在往高處爬的過程中,是否有些策略性的目標,讓當中做的每件事情都和目標連結。

只不過,有時會不小心害到別人,在他眼裡你就是壞人。所以我認為的「善良心機」,是指在完成這些目標前,有沒有顧慮別人的立場與利益,同時也要保護自己,類似「做好人、防小人」。

我在職場上碰到不少很有心機的人,他們後來都很成功。比如我有一位主管,下班時間一到就走了,但他桌上的燈和電腦都開著,讓大家覺得他還在。事後回想起來,我覺得他很有心機,可是他現在非常成功。

許書揚(以下簡稱許):我覺得「善良心機」是以善為出發點,不損人,如果能利己利人當然最完美,但最少要做到「利己不損人」。

一個成功的職場工作者,又有所謂的「善良心機」,簡單說就是要眼利、心細、嘴甜。我印象很深刻的是,有一次我們開亞太區的會議,中午用餐時,通常大家都不想跟老闆吃飯,同事各自形成一小桌。老闆發現有同事的桌子都滿了,他就自己去沒有人的桌子,後續來的同事也沒人願意和老闆同桌,最後變成老闆自己吃飯。這時我們新加坡的總經理自告奮勇:「老闆一個人吃飯,這樣好像不太好,有沒有人要跟我一起過去?」但大家都頭低低當作沒聽到,因為早上才剛被罵了3小時。

在別人心裡,這可能是心機的一種,覺得他想去巴結老闆,但我覺得他的出發點是善意的。

跟老闆一起吃飯,沒在怕!

吳:我前陣子去一家公司演講,當天剛好是尾牙,他們在送我回來的路上討論,除了晚上尾牙,中午還有部門聚餐。其中有人不理解:「不是晚上要吃尾牙了,中午為什麼還要聚餐?」有一位資深同事就說:「因為晚上和中午的話題不一樣。」不能讓老闆聽到的在中午講,晚上講的,才是老闆可以聽的。

這是亞洲職場普遍的現象。我們從小被教育「高處不勝寒」,看到老闆就覺得他有權威感,除了尊重,甚至有些害怕。其實,如果平常和老闆有很好的溝通與互動,吃一頓飯根本不是問題。

像剛剛這個老闆一個人吃飯的經驗,也許23個人一起過去,聊些和工作無關的話題,感覺會更好。

從正向角度看,每個人本來就該多製造自己和老闆交流的機會。對於其他同事異樣的眼光,反而不用太在意。以我的職場經驗來說,那些不在意同事眼光的,最後都會高升。太在意別人的眼光,反而什麼事情都做不了。

許:這點我非常同意。在職場上,不要幻想討好所有人,但有兩種人絕對不能得罪,第1是老闆,第2是同事間的意見領袖。

年輕工作者可能會覺得這些事很無聊,為什麼不能「做好自己」就行?但事實上,在職場中,位子愈高,「做人」就愈比「做事」重要。在基層看的是工作能力,隨著工作提升,都更需要做人能力,包括領導、溝通等。

我再舉個例子,有的老闆出書時,會婉轉建議福委會,替每位同事都買一本。有些員工會抱怨:「福委會的錢大家都有份,幹嘛花錢買這書,平常聽老闆講還不夠嗎?」

結果老闆過一陣子去看大家的座位,有些人把書擺著積灰塵,這就是沒有心機的人;有心機的人不只會看,還會貼標籤,讓老闆知道自己很重視這本書。這看起來很麻煩、又是件小事,但就是這些細節會影響老闆對你的觀感。

會做人的員工,容易被看到

吳:從老闆的角度,會做人的員工真的比較容易被看到。

以我自己來說,過去當過廣告公司主管,有時候隔天報紙要出的廣告,看打樣都會弄到很晚,一定要有人確認過打樣才能走。只會做事不會做人的員工,看完就走,但有位很會做人的員工,會貼心發簡訊告訴我:「打樣確認過了,應該沒有問題。我想讓你放心,但因時間很晚了,就不打電話打擾你。」

隔天早上看到簡訊,我才知道原來前一天晚上他忙到1點多,如果沒有那簡訊,坦白說,我可能不會注意到他忙到多晚。

從看書到發簡訊,這些例子要說的是,年輕工作者應該建立一種習慣,不是要你「作假」給別人看,而是認真去處理每件事。善良心機回歸基本面,就是一種誠懇的態度,就算不喜歡這本書,還是可以送給真正需要的人;想留著,就好好去看。其實這些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,否則要一個好人「有心機」,我覺得很難,就是太沒心機才叫做好人(笑)。

對工作者來說,做人甚至已經成為做事的一部份。因為現在很少有一件事能靠一個人獨立完成,除非是藝術創作。辦公室的工作通常都需要橫向的人際聯繫,更應該把對人的態度放入工作的一部份。反過來說,做人成功,相對也會得到更多把事做好的資源與幫助。

許:若以剛加入公司的新人來說,先做人比先做事重要,簡單說就是眼睛亮、嘴巴小。比如說幫大家訂便當,這是大家都不想做的Dirty Job,我曾經碰過一位新人,剛報到沒多久,就主動幫大家訂便當,這馬上就會給大家好印象。從這些小細節中,可以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,因為新人做事的能力,可能需要時間驗證,但會不會做人,可能報到第一天就會被大家知道。

 

笑話(轉載自網路)

 
 
 
 西北某地一領導到基層視察, 晚飯安排在一牧民家。
 領導客氣讓牧民先進門, 牧民受寵說: "還是領導前面走 ,
 我們放羊的 , 在牲口後面走慣了"。領導聽後不悅。
 鄉長連忙請領導坐定, 並吩咐牧民趕緊上菜,
 牧民急忙端上一盤醬骨頭放在領導面前 , 領導酷愛醬骨頭 ,
 一邊啃骨頭一邊客氣的說: "味道不錯。簡單點就行了, 不要搞的那麼複雜嘛"!
 牧民忙說:"哪里 , 哪里, 不值幾個錢的東西, 平時這都是給狗啃的 "。
 領導頓時臉色下沉。
 鄉長見狀連忙讓牧民一起吃飯---少說話 ,
 牧民卻說: "領導先用 , 俺不忙, 每天這個時間我得先喂狗, 然後才吃飯, 都習慣了"!

 鄉長氣急:"你會不會說話?"
 牧民哭喪著臉: "俺平時和畜生說話說習慣了 , 不會和人說話..."